食品伙伴网 | 食品有意思 关于我们

刘璐:食育与创新教育的粗浅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11  来源:食育推动计划
核心提示:作者因一本书引发的对食育的思考。作者认为,食物与自身、他人、生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在青少年儿童的生活中真实存在,是最好的教育载体。

    这两天一口气读完了《三重专注力》,蛮吸引我的是其推荐语:如何提升互联网一代最稀缺的能力。为了符合时代加了互联网的噱头,其实应该是人人都需要的三个能力。

    这本书是由《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一位管理学大师,学习型组织之父和《情商》作者丹尼尔·戈尔曼,社交与情绪学习运动的发起者,共同编著的一本有关于教育的书籍,书中还有中国教育界泰斗级人物顾明远教授与作者探讨教育的内容。值得每一位教育者阅读。

    自从做了食育以后我非常关注教育的动态,对于现有教育的模式有些许不满可能是大多数教育者的态度。毕竟时代在变迁,而教育还处于200年前所创立的模式,工业时代的教育模式是把人培养成为听话的工人,而智能时代,我们再像流水线一样培养人确实是落后的,在这件事情上全球的教育都处在一个改革期,就要看谁能够找准方向大胆向前了。我也非常期待教育变革,我希望自己不是一个吃瓜群众,而是参与者和创造者,这就是我希望能够探寻创新教育模式和食育的原因。

    言归正传说说《三重专注力》都包括什么?

微信图片_20200511101919
 
    前面三阶段,都是对于书中内容的提炼,最后一部分是我想要阐述的与食育相关的内容,食物与自身、他人、生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在青少年儿童的生活中真实存在,在我看来是最好的教育载体。这三重关系的建立与本书内容不谋而合,所以后面算是我归纳总结出来的,但不是为了下结论,而是为了深化自我的认识和听取不同人的观点。

    关注自己(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控制)

    ——自我认知 

    关注自己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不分伯仲、相互影响的。而身体健康中饮食是基础,我在做食育及饮食科普的时候经常会讲《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值,或是提到一些营养学的科学数据,但不得不说营养学的发展还是比较晚的,对于食物的了解一定有不尽然的地方。大数据的指导是方向,按照这个方向我们需要更多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健康状态,关注体重,青少年儿童还要关注身高等的变化。还包括情绪、身体状态等等,从而来学会维护自身的健康。当然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了解食物,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是关注自身以外的事,但其实不然,人类的营养唯一来源是饮食,我们不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就能健康成长,所以我们越了解食物和自身的状态,健康才越能得以保证。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永远是自己。这便是自我认知中食育的重要所在,而健康的饮食应该如何做,我们缺少这部分学习。

    ——自我控制 

    我们现在多数的健康问题来自于吃多了,而不是吃不饱。食物的多元化和易获取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诱导了味觉的贪婪,现代人吃饭很多时候不是因为饿,而是因为馋。去年我们带队去日本参访,吃了他们的校餐后大家纷纷表示吃不饱,其实吃不饱才是正确的饮食观念,我们常说7、8分饱,就是吃不饱的意思。但是我们多数人,总觉得吃饱才有幸福感、安全感,这是错误的,需要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关于自我控制中的训练,作者提到的是棉花糖的事例,但是我认为在烹饪过程中这样的培养无处不在,烹饪是一个把食材变成菜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专注和等待。而这种专注和等待完全来自于必然,而不是人为所致,烹饪过程中会碰到刀、火、电,需要注意安全,所以必须要做到专注。食物在调料、烹煮的过程中需要时间才能成熟,需要等待,这些非人为的影响,是可以真正让孩子们手、脑、心并用,得到现实性的自我控制。

   
关注他人

    我们在关注他人的时候常常是关注我们能够触及到的人,但是有一些人我们触及不到,却与生活息息相关。那就是食物背后所连接的人,他们是不容忽视的,很少有人觉得农民和自己有密切的关系,那是因为我们了解的太少了,如果我们了解到没有农民,食物就无法获得,如果他们没有好的生活境遇,我们的饮食就会受到威胁。那些我们认为用钱就能够买到的食物,最终还是有着无数人的辛苦付出。包括运输者、销售者以及离我们最近的烹调加工的人,也许就是我们的母亲或食堂的大厨。倘若我们能够对他们产生一丝善意和感恩,是否就能够学会对他人多一些体谅了呢?

    当然不仅如此,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我们所产生的饮食习俗,也是在食育中要学习的内容,这个内容所关切的就是不同、多元下的理解和包容。这也正是本书中不断提出的理解他人。这很有意思,我们出版的《食育》教材中有一节课中讲到不同伙伴(起初是民族,因为涉及出版的民族问题所以改为伙伴)一起吃饭,大家来演绎一下点菜的过程,这个过程所体现出来的就是心中有他人的理念。这也是饮食礼仪中所体现的重要性,人际关系的建立。所以归根结底食育中与他人连接的部分也有着不同层次、多元内容的展现。

    3 关注更大的系统

    我很喜欢文中一段爱因斯坦的话:“人类是我们成为宇宙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限的一部分。对自我、思维和情感的体验都与世界的其他部分分割开来,这是一种意识的错觉……要把自己从这个限制性牢笼中解放出来,我们需要做的是扩大同情心和悲悯,全然拥抱所有的生命和自然之美。”

    我们活在一个大系统之中,从饮食上我们单单考虑自身的健康是不对的,我们还要考虑这个大系统的健康,所以去年《柳叶刀—EAT》中提到2050年地球人口超过100亿,地球从未养活过这么多人,并且随着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耕地减少,人类在这一时期物资匮乏下所面临的的危机是难以想象的,而你我是有望活到这一天的人,我们明明知道这一切,但是我们如此无能为力,我们的不安与惶恐甚至难以与孩子说明。但我们可能忘了他们也是这其中的一份子,他们应该客观的了解未来所面临的困难,他们也许比我们更有办法。

    本书中反复强调的是在教育中相信儿童的能力。我想这是值得去做的事。比了解哪个专业未来能够赚钱,更值得他们关注的是应该如何和大系统和平相处下去。从而理解复杂世界中系统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说到食育中人与人、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我最初听到是去年在食育实训班我非常尊敬的禹明善老师提到的,当时如当头棒喝。一直在思考这个逻辑是否在教育上有被证实其价值呢?所以遇见这本书就没有迟疑的一口气读完了。

    生命很奇妙的地方就在于你想弄明白的事情,总会有机会。感谢那些推我步步向前的你们,或人或事都值得感激。期待与不同领域的伙伴共同探讨食育。
 
 
 

声明:

  • 1.凡本网所有原始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育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育网”
  • 2.凡本网“来源”处标记“×××××(非食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为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联系方式:电话  18500193189(同微信);QQ  3112742182
 

食育网,作为行业信息交流和推广传播平台,旨在通过汇总行业信息,举办行业活动等,呈现中国食育发展动态。
电话:010-68869850  QQ:3112742182
邮箱:lss@foodmate.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外亮甲店1号恩济西园

  • 食育网公众号

  • 食育网视频号

  • 刘老师 18500193189
    (微信同号)
  •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