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 | 食品有意思 关于我们

王金平:浅谈食育的文化功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23  来源:南昌师范学院
核心提示:3月20日,南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金平在文旅中国发表题为《浅谈食育的文化功能》文章。文章指出,饮食是个体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但饮食不仅仅是“本能的吃”,而是一种关于“吃”的文化。千百年来,我国民众因饮食生活而创造的饮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育为先。”饮食是个体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但饮食不仅仅是“本能的吃”,而是一种关于“吃”的文化。千百年来,我国民众因饮食活动而创造的饮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哲学家王艮提出“百姓日用即道”,意指圣人之道,就存在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正如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一样,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也有不合理的部分,例如对“野味”的偏好等。因此,健康饮食不是自然而然的事,也需要专门的教育,即食育。食育不是新名词、也不是舶来品,食育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已经存在。先秦《礼记》中记载的“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就是我国传统家庭食育模式的反映。可见,食育不仅有帮助个人获得关于饮食的正确知识、养成良好健康饮食习惯的功能,还具有将文化潜移默化传承下去的属性和功能。


    一、食育的文化属性


    承载文化


    对于中国人来说,“吃”不仅仅是简单用来解渴充饥的一日三餐,它往往还蕴含着国人在认识事物、理解事物时的思想和哲理。例如,筷子是中国老百姓每天都会使用的饮食器具,但却很少有人知道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的七情六欲。再比如,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说“一双筷子”,而不是“两根筷子”呢?这里面有太极阴阳的理念,活动的一根为阳、不动的一根为阴,拿起一双筷子时,意念上是控制七情六欲、阴阳相济,即为养生。现在有些人很羡慕西方人用刀叉吃饭,觉得这种姿势和仪态有品位,其实是忽略了筷子中所暗含的智慧和文化。开展食育活动,不仅是教孩子学会如何使用筷子,还要教孩子懂得筷子所承载的文化,增强孩子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传播文化


    各地的饮食习惯和特点往往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与当地的环境、人文、气候、物产良性互动的桥梁和结果,是当地文化的表征。因此,了解饮食特点就是了解文化。如,饮早茶是广东人特有的饮食文化,当人们在学习和了解有关饮早茶的习俗及礼仪时,自然会了解到以广东为代表的岭南文化的特点。饮食文化作为一种非常复杂的人类生产、生活与活动的现象集合,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民族性。了解并尊重各地各民族的饮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尊重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而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也必然是各种亚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遗憾的是,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人们对食育的认识是不足的。不仅没有关注到食育对普及合理膳食知识的功能,更忽略了食育承载、传播文化的价值。事实上,饮食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渠道,是强化民族认同的重要手段,也是传播国家形象、寻求文化认同的有效抓手。因此,应重视食育的文化功能,加快推进食育工作。


    二、食育的文化功能


    任何一种教育,都与文化关联,具有文化功能,食育也不例外。藏在食物背后的精神和智慧,是最真、最朴实的情感,是人们无法轻易抹去的文化认同。发挥食育的文化功能,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国家文化的认同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举措之一。


    食育宣教,唤醒文化自觉


    食育工作需要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一方面,通过“餐桌上的课堂”“大手拉小手”以及“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将食育渗透到基础教育当中,旨在从脑到心到手全方位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饮食观念、培养中小学生的文化自觉。另一方面,可由政府、社区与行业协会联合推动“食育宣讲”进社区的活动,确保宣讲内容科学专业、丰富有效。同时,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兼顾受众面、时效等因素,以数字化、知识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提供交互性、即时性服务,利用人们休闲娱乐的碎片化时间开展食育宣教,循序渐进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化于人们的理念和行为中,以唤醒文化自觉。


    食育教材,传递文化自信


    食育承担着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饮食文化的历史使命,准确全面地定义、解读其内涵就显得尤为关键。因此,应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择取适宜的内容、开发与各学段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食育教材,打造全链条食育的内容体系。同时,应把“食育”纳入基础教育和全民教育的范畴,将食育置于与德智体同样重要的地位,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专门的食育课程,向大、中、小学生展示具有我国新时代审美格调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传递文化自信。


    食育研究,实现文化自强


    对现代中国人来说,吃饭不仅是为了果腹,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体现着生活的智慧和生命的尊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需求的变迁,部分传统饮食礼仪与习俗已逐渐消失或处于濒危状态,社会发展在事实上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冲击。因此,有必要开展深入的食育研究,吸收当代优秀文明成果,重建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新时代饮食文化,“用美食讲述百味人生,用一种温和的方式讨论国家的变迁,这是中国真正软实力所在”,也是文化自强之路。


    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食育作为饮食文化传播的主要路径,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也负有使命。因此,食育工作者不仅要做一个自觉而清醒的教育者,还要做一个坚定而自信的文化使者,将食育作为我国提高国民体质、国民素质以及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长久之计,给予推广和普及!
(南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王金平)
    2.王金平教授:抓住时机 推进食育工作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的食育之策
       4. 疫情下的幼儿教育听听专家怎么说,除了教育,说的都是“食话”
 
 
关键词: 食育  文化功能 

声明:

  • 1.凡本网所有原始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育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育网”
  • 2.凡本网“来源”处标记“×××××(非食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为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联系方式:电话  18500193189(同微信);QQ  3112742182
 

食育网,作为行业信息交流和推广传播平台,旨在通过汇总行业信息,举办行业活动等,呈现中国食育发展动态。
电话:010-68869850  QQ:3112742182
邮箱:lss@foodmate.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外亮甲店1号恩济西园

  • 食育网公众号

  • 食育网视频号

  • 刘老师 18500193189
    (微信同号)
  •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