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 | 食品有意思 关于我们

陈小龙:食育视角下的课程设计——以包饺子为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09  来源:中国食育网
核心提示:在中国食育(2020)线上分享论坛上,独立食育实践者、《给妈妈的第一本食育书》作者陈小龙,从食物链说起再到具体事例包饺子再到包饺子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为大家分享了一场与食育课程设计有关的思维盛宴。
   6月6日,由中国食育网与“食育”推动计划联合主办,松鼠跳跳、开动食验室、好吃的自然食育学堂、南京晓庄学院儿童食品研究所协办的“中国食育(2020)线上分享论坛”在食学宝在线学习平台成功举办。

在论坛上,独立食育实践者、《给妈妈的第一本食育书》作者陈小龙,先从食物链说起再到具体事例包饺子再到包饺子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为大家分享了一场与食育课程设计有关的思维盛宴。

点击图片可播放视频
4陈小龙_Compress


在“从食物链条说起”方面,陈老师从线性&循环、现实&理想、部分&整体三大角度阐述了食物从种植到焚烧的一个流通过程以及如图2所显示的一种循环关系。这8者不仅是一个单环关系,也是可以根据不同人的生活状态,画出不同的线路或环。占更多环节的后者相比只占一个环节的人来说对于食物的理解、从食物中学习的过程就更加多远与深入,也就更有可能得到更好的食育。也就是说接触食物越多的环节,就能有更多的场景和机会自然的学习到各种食物所具有的信息。 

在“让我们包饺子吧”环节,陈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从习惯&本地、传统&挑战、感受&想象三大方面阐述了购买食材、包饺子过程中的食育思维。在这里,市场、食材、工具都是学习食育的切入点。比如以玉林综合市场为例,该市场场景是食物多、人多、学习机会自然也多,大家可以在市场观察中,进行一次观察找相同,多次观察找不同的学习。

在“到底发生了什么”环节,陈老师从空间&时间、可感知&不可感知、学习&学习三大方面,详细讲解了食育课程设计过程我们要思考的东西。比如,这些各式各样的材料是什么?可以做什么用?背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等等。

正如陈老师提到的,他们是一个提倡孩子参与家庭饮食全过程的行动小组,而开动一词就是开始做,取音译英文Kid Do就是提倡孩子能自己动手参与到关于家庭饮食的整个过程。

在陈小龙老师分享的过程中,很多网友积极提问,但由于直播时间原因,有些问题老师现场解答不太全面,有的问题甚至来不及解答。为此,直播结束后,中国食育网整理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再次连线陈小龙老师进行了解答,再次对陈小龙老师表示感谢。

网友问:您的意思是不是食育可以从具体的像包饺子这样一个项目入手,串起所有的食育知识?

陈老师回答:

接触食物越多的环节,就能有更多的场景和机会自然的学习到各种食物所具有的信息。但我们也不能总是抽象的讲食育而脱离了食物、脱离了生活。所以要从像是包饺子这样真实具体的食物与生活场景入手,延申到各种各样食物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各个环节,从而让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自然而然的从食物中学习。

网友问:要是想设计一门食育课程,要考虑哪几个角度?

陈老师回答:

两个角度,一个是无论要涉及到食育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如数学、语文等等,都有作为一个学科的内在知识逻辑和系统,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尽可能深入的了解、理解这个逻辑并基于此进行设计。另外一个就是了解儿童发展的内在逻辑,一般孩子的普遍规律与对特定个体、集体的发展状态都要进行了解并做出判断,基于此进行设计。另外提醒一点,一般食育都是跨学科的,所以如果涉及到多学科,那么跨学科视角或者融合教育的视角也需要补充进来。

网友问:非常想了解各位老师在推进食育中的难点,最需要哪些支持?

陈老师回答:

食育是个大概念,包罗万千。落到食育课层面,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切入点。虽然我上面提要延申到各个环节,但这之间并不矛盾,一个具体的切入点也是引导参与者更容易理解与进入的关键。比如戏剧食育、绘画食育就比食育更具体,自由戏剧食育就比戏剧食育更具体。就切入点而言,越小越深。

 

声明:

  • 1.凡本网所有原始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育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育网”
  • 2.凡本网“来源”处标记“×××××(非食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为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联系方式:电话  18500193189(同微信);QQ  3112742182
 

食育网,作为行业信息交流和推广传播平台,旨在通过汇总行业信息,举办行业活动等,呈现中国食育发展动态。
电话:010-68869850  QQ:3112742182
邮箱:lss@foodmate.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外亮甲店1号恩济西园

  • 食育网公众号

  • 食育网视频号

  • 刘老师 18500193189
    (微信同号)
  •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